close

  中新網2月25日電 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今日回應“植樹不見樹,造林不見林”相關問題時指出,並不是今天造上的林明天就要統計到森林面積中去,基本的規律來講,長江以南新造的林要形成郁閉的森林的話,需要3到4年。
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新聞發佈會,介紹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等情況。有記者問,林業局每年都公佈數字顯示種了很多樹,造了很多林,可是老百姓的感覺是植樹不見樹,造林不見林,用句時髦的話說就是林子都去哪兒了?對這個事兒,請問林業局是怎麼看的?
  對此,趙樹叢答道,“植樹不見樹,造林不見林”,從這次清查結果來看,植樹是見了林的。因為原來人工林地面積是6100萬公頃,現在是6900萬公頃,這是經過科學的清查帶來的。“大家所關註的這個事情,可能不是說我們造林的總體林子哪裡去了,而是對我們造林的活動、對造林方式有批評。”
  他表示,並不是今天造上的林明天就要統計到森林面積中去,基本的規律來講,長江以南新造的林要形成郁閉的森林的話,需要3到4年。如果是長江以北,形成郁閉的森林要5到7年。“就是說今天如果在北京造一些林子,按森林的規劃搞的,5年以後才能進入到森林面積當中。”他解釋道。
  趙樹叢指出,影響森林質量的因素有很多,有樹木生命周期的問題。長江壩上地區的樹死了,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栽的一批楊樹,一是已達到了它的生命周期,二是這些樹小的時候,有的樹栽得過密,蓄積量不斷增長,因為是乾旱地區,屬於是樹木自然的死亡。還有一些人為和自然的破壞。
  “所以我們在保護森林的過程中,第一是保護林地,第二是保護天然林,第三是加大植樹造林的力度”,他強調,在降雨量400毫米以下的地區,相當一部分生態脆弱的地方還需要加大造林力度。這方面要進一步作出努力,保護自然林,建立人工林,防止人為破壞,保護森林資源。  (原標題:林業局局長回應造林不見林:形成郁閉森林需數年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z59ozgmp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